“十四五冶 中国电影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建设电影强国,根据“ 十四五冶文化发展规划和《关于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促进我国影视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编制本规划。
序 言
电影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识。发展和繁荣电影事业,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冶 至 “十三五冶时期,我国电影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电影 2011—2020 年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电影发展充满活力,影片产量稳步增长,类型风格更加多样,创作质量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精品力作。电影市场持续繁荣,银幕数量稳居全球首位,率先实现全数字化放映,电影票房跃居世界前列, 国产影片的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电影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对外交流合作蓬勃开展, 电影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电影产业促进法颁布实施,行业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来,党对电影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由中央宣传部统一管理电影工作,电影发展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政策优势、保障优势充分彰显,电影事业产业迈上新的台阶,取得新的成就。
“十四五冶时期,中国电影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 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中国电影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体制优势显著,创作潜力巨大,产业基础坚实,人才资源丰富,市场动能充沛,继续发展具备多方面有利条件。同时,有“高原冶 缺“高峰冶 等电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中国电影要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 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抓住机遇、乘势 而上,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坚定不移走高质 量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升国产影片创作质量,健全电影产业体系,增强电影科技实力,提高电影公共服务水平,扩大电影国际影响力,助力电影强国建设。
一、 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 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冶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电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推动中国 电影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创作生产优秀电影作品为中心环节, 以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加快完善电影产业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电影领域治理能力,为全面建设电影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 基本原则
1. 坚持正确方向。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坚持党对电影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电影强国建设。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工作导向,自觉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更好适应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3. 坚持守正创新。 正确把握电影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定不移深化电影领域改革,积极探索出精品、出人才、促发展的新举措、新路径。
4. 坚持系统观念。 推动创作、摄制、发行、放映等产业链各环节协同高效发展,统筹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传统业态和新兴业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促进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三) 发展目标
展望2035年,我国将建成电影强国,中国电影实现高 质量发展, 电影创作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美学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以国产 影片为主导的电影市场规模全球领先, 电影产业体系和公共 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培养造就一批世界知名的电影艺术家, 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大幅提升。聚焦建成电影强国远景目标,“十四五冶 时期,电影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电影创作生产更加繁荣。在电影产量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实现质量显著提升。重点影片创作任务如期完成,多类型多题材多样化创作格局不断完善,每年重点推出 10 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力作, 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到50部左右,广大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
———市场和产业体系更加健全。 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持续深化, 市场规模稳居世界前列。 国产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 55% 以上。 到2025年银幕总数超过 10 万块, 结构分布更加合理。电影产业链条延伸拓展,电影消费模式创新升级,电影综合收入稳步提高。
———市场主体充满生机活力。 国有电影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 主营业务更加突出, 骨干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民营电影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和各具特色的中小微电影企业。
———电影科技能力显著增强。 国家电影高新技术研究实 验室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性电影科研成果更加丰富,电影工业化基础更加牢固,特效制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影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健全。
———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城乡电影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有力推进,乡镇影院加快发展,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电影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有效扩大,服务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
———对外交流合作深化拓展。 服务外交外宣工作大局,电影国际交流和对话更加深入,“国家名片冶 作用更加突显。合拍电影更加繁荣,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力度明显增强,销售渠道和网络更加畅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二、 繁荣电影创作生产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施精品战略,创作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电影作品, 彰显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鼓舞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一) 加强统筹规划。 推进落实 “十四五冶重点电影创 作选题规划,提高重点作品创作生产的组织化水平,配置优 质资源力量, 完善策划、立项、创作、 生产、推广、上映等 推进保障机制,努力形成规划储备一批、创作打磨一批、宣传推介一批的滚动式、可持续的创作生产格局。进一步完善 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影的创作领导工作机制。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好重点影片的创作生产,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二) 加强创作引导。 鼓励、支持、引导电影工作者把 创作生产优秀电影作品作为立身之本,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有效激发各类创作主体活力,不断提高讲好故事的能力,提升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和制作水平,打造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电影作品。完善电影创作生产整体布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稳定产量、优化结构。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着重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 活的伟大历程和人民的精神风貌。
(三) 鼓励创新创造。 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 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电影创作, 以电影佳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力扶持科幻电影、动画电影和特种电影, 积极扶持具有创新意义和鲜明特 色的农村、少儿、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支持纪录、科教、戏曲等各类电影发展。 鼓励原创性作品,鼓励开发品牌化、系列化电影。积极借鉴世界电影的先进成果和经验,促进题材、类型、风格、手法、技术创新。
(四) 完善评奖评价体系。 进一步办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冶 奖 (电影类) 、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 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等重要电影评奖活动,坚持公正性、专业性、权威性,不断完善评奖机制,发挥好评奖的导 向激励作用。加快健全完善电影评估体系,构建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映和市场认可相统一的电影作品评价机制, 营造积极健康的电影舆论环境,推动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支持电影专业媒体建设,支持各级各类媒体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推介优秀国产电影。